不少糖尿病患者或家属会有这样的疑问:糖尿病一旦同房就无法恢复了吗?还有人确诊糖尿病后,总琢磨 “自己好端端的,咋就得了糖尿病?” 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家聊聊这两个问题,帮大家搞清楚真相,别被不实说法误导,也能更清楚糖尿病是咋来的。
先说说 “糖尿病一旦同房就无法恢复了吗”。其实这种说法完全是误区,糖尿病本身和 “同房后无法恢复” 没有直接关系,关键得看糖尿病有没有引发相关并发症,以及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对大部分血糖控制得好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同房和普通人没啥区别,不会出现 “无法恢复” 的情况。但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就可能损伤神经和血管,比如影响到生殖系统的神经或血管,男性可能会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女性可能会有性欲下降、阴道干涩等问题,这时候可能会让人觉得 “同房后恢复不了”,但这不是糖尿病本身导致的,而是并发症的影响。
而且这些并发症不是 “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 的。只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把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再配合医生针对并发症做治疗,比如男性在医生指导下用些改善勃起的药物,女性用些缓解阴道干涩的润滑剂,很多人的情况都能得到改善,甚至恢复正常。所以别一听 “糖尿病” 和 “同房” 就慌,关键是管好血糖,预防并发症。
再说说 “糖尿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糖尿病不是单一原因导致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常见的原因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是 “遗传因素”。如果家里有糖尿病患者,比如父母、兄弟姐妹得了糖尿病,那你得糖尿病的几率就会比普通人高。不过遗传不是 “绝对的”,不是说家里有人得,你就一定得,只是风险更高,最终会不会得,还得看后天的生活习惯。
第二类是 “不良生活习惯”,这也是现在很多人得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比如饮食上总吃高糖、高油、高热量的食物,像奶茶、蛋糕、油炸食品,顿顿都吃撑,导致体重超标甚至肥胖,尤其是肚子大的 “腹型肥胖”,会让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胰岛素没法正常发挥作用,血糖就会升高;还有不爱运动,平时久坐不动,出门靠开车,上班坐一天,身体代谢变慢,脂肪堆积,也容易引发胰岛素抵抗;另外,长期熬夜、压力大,会让身体分泌一些升高血糖的激素,时间长了也可能诱发糖尿病。
第三类是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代谢功能会慢慢下降,胰岛素的分泌量可能会减少,或者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所以中老年人得糖尿病的几率会比年轻人高。不过现在糖尿病有 “年轻化” 的趋势,很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因为长期熬夜、吃外卖、不运动,也早早患上了糖尿病。
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女性在怀孕时得了 “妊娠期糖尿病”,虽然大部分人产后血糖会恢复正常,但之后得 2 型糖尿病的风险会比普通人高;另外,一些疾病比如胰腺炎、甲状腺功能异常,或者长期吃某些影响血糖的药物,也可能导致糖尿病。
下面整理了大家问得比较多的三个问题,集中给大家解答一下。
问:糖尿病患者同房时,需要特别注意什么?
首先得控制好血糖,尽量在血糖稳定的时候同房,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血糖太低可能会在同房时出现头晕、心慌,血糖太高则可能加重并发症;其次要注意卫生,同房前后双方都要清洗,避免引发感染,因为糖尿病患者抵抗力相对较低,容易感染;另外,不要太频繁或太劳累,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来,要是同房后觉得疲劳,就多休息,还有如果有严重的并发症,比如严重的肾病、视网膜病变,最好先咨询医生,看看是否适合同房。
问:预防糖尿病,平时能做些什么?
最关键的是养成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上尽量清淡,少吃高糖、高油、高盐的食物,多吃蔬菜、杂粮、优质蛋白,比如菠菜、燕麦、鱼虾,每餐吃到七八分饱就行;然后要坚持运动,每周至少运动 3-5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比如快走、慢跑、打太极,哪怕每天抽 10 分钟散步,也比久坐不动好;还要控制体重,尤其是肚子大的人,尽量把腰围减下来,男性腰围别超过 90 厘米,女性别超过 85 厘米;另外,定期测血糖,尤其是家里有糖尿病患者、肥胖、年龄超过 40 岁的人,每年查一次血糖,早发现早干预。
问:得了糖尿病,是不是就再也不能吃甜的了?
不是绝对不能吃,而是要 “控制量”。比如水果可以吃,但要选升血糖慢的,像苹果、梨、草莓,别吃西瓜、荔枝这种升糖快的,而且要在两餐之间吃,一次别吃太多,比如半个苹果或一小碗草莓;像蛋糕、奶茶这种高糖食物,偶尔少吃一点可以,但不能经常吃,吃了之后要相应减少其他主食的量,并且监测血糖,看看身体能不能承受;另外,平时尽量别喝含糖饮料,用白开水、淡茶代替,这样能减少糖分摄入,帮助控制血糖。
其实糖尿病并不可怕,它更像是一种 “生活方式病”,只要搞清楚它的成因,做好预防,确诊后积极控制血糖,就能减少并发症的影响,和普通人一样正常生活,包括正常同房。最怕的是不了解、不重视,任由血糖升高,最后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最后想跟大家聊聊:你们身边有没有糖尿病患者?他们平时是怎么控制血糖的?或者你们在预防糖尿病方面,有什么好用的小方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咱们一起交流经验,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