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朋友发现自己体重持续超标,想去医院看看却犯了难:肥胖去医院挂什么科?还有人疑惑,到底胖到什么程度才算肥胖症?不同类型的肥胖又该怎么区分?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家说清楚这些问题,让你去医院不跑冤枉路,也能清楚自己的肥胖情况。

先说说肥胖去医院挂什么科。很多人觉得 “肥胖就是体重问题”,随便挂个内科就行,其实不同医院科室设置不一样,得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对科,才能精准解决问题。
最常见的是内分泌科。大部分肥胖跟内分泌有关,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少了,代谢变慢容易胖)、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常见,会导致脂肪堆积),或者胰岛素抵抗(前面咱们聊过,会让脂肪更容易长)。去内分泌科,医生会查激素水平、血糖、血脂这些,帮你找肥胖的 “根儿”,比如是不是激素紊乱导致的,再针对性出方案,适合大部分不知道自己肥胖原因的朋友。
要是觉得自己是吃太多、运动少导致的单纯性肥胖,也可以挂营养科。营养科医生不会只让你 “少吃”,而是会根据你的日常饮食、运动习惯,帮你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 比如每天该吃多少蛋白质、多少蔬菜,怎么吃既能掉秤又不饿,还会教你怎么通过饮食调整代谢,适合想通过科学吃瘦的朋友。
还有些医院有专门的肥胖专科或代谢科,这种科室更专业,会从代谢、营养、运动等多方面综合评估,比如做身体成分分析(看你是脂肪多还是肌肉少)、代谢率检测(看你每天消耗多少热量),甚至能帮严重肥胖的朋友评估是否需要医学干预(比如药物或手术),适合肥胖问题比较严重,或者尝试过减肥没效果的人。
再聊聊肥胖症诊断标准和分类。不是 “觉得自己胖” 就是肥胖症,得有明确的标准,而且不同类型的肥胖,调理方法也不一样。
先看诊断标准,最常用的是 BMI(身体质量指数),算起来很简单:BMI = 体重(kg)÷ 身高(m)的平方。比如一个人体重 70kg,身高 1.7m,BMI 就是 70÷(1.7×1.7)≈24.2。根据我国标准,BMI<18.5 是偏瘦,18.5-23.9 是正常,24-27.9 是超重,≥28 就是肥胖症了。除了 BMI,还要看腰围 —— 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就算 BMI 没到 28,也属于 “腹型肥胖”,这种肥胖比全身胖更危险,更容易伤血糖和血管。
再看分类,主要分三类,最常见的是单纯性肥胖,占所有肥胖的 90% 以上。这种肥胖不是疾病导致的,主要是因为吃得多(比如爱喝奶茶、吃油炸食品)、动得少(比如天天久坐不动),或者遗传因素(父母胖,孩子胖的概率也高),调理起来相对简单,通过改饮食、加运动就能改善。
第二种是继发性肥胖,是其他疾病引起的肥胖。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分泌少,代谢变慢,吃很少也胖)、库欣综合征(体内激素紊乱,会导致肚子大、脸圆)、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常见,会伴随月经不调、多毛),还有长期吃某些药物(比如激素药、抗抑郁药)也可能导致肥胖。这种肥胖得先治原发病,比如甲状腺有问题就先调甲状腺,不然光减肥很难有效果。
第三种是遗传性肥胖,主要是因为基因问题,比如家族里有肥胖基因,从小就比同龄人胖,而且减肥特别难。这种情况虽然占比少,但也需要医学干预,比如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物辅助,或者调整生活方式时更精准,才能有效控制体重。
下面跟大家聊聊肥胖就医和诊断常问的问题。
去医院看肥胖,需要提前准备什么?不用太复杂,先记好自己最近 3 个月的体重变化(比如每个月胖了多少)、日常饮食情况(比如每天吃几顿,爱不爱吃零食)、运动习惯(比如每周动几次,每次动多久),要是之前做过体检,把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的报告带上,医生能更快了解你的情况,不用反复做检查。
腹型肥胖和全身肥胖,哪个更难减?其实腹型肥胖虽然危险,但只要找对方法,反而比全身肥胖好减。腹型肥胖主要是内脏脂肪多,这种脂肪对饮食和运动更敏感,比如坚持每天快走 40 分钟,配合少吃高糖高油的食物,1-2 个月就能看到腰围变小,而全身肥胖可能需要更久才能看到变化,但只要坚持,两种肥胖都能改善。
肥胖症需要吃药或做手术吗?不是所有肥胖都需要。一般单纯性肥胖,先通过改生活方式(饮食 + 运动)调理 3-6 个月,要是体重没降,或者 BMI≥32.5,又或者有高血压、糖尿病这些并发症,医生才会考虑用药物辅助;而手术(比如胃袖状切除术)只适合 BMI≥37.5,或者 BMI≥32.5 且有严重并发症的人,而且手术有风险,得严格评估后才能做,不能随便选。
大家有没有过想去医院看肥胖,却不知道挂什么科的经历?或者体检时发现自己 BMI 超标,不知道算不算肥胖症?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情况,也可以分享你减肥时的困惑 —— 比如不知道怎么判断自己是哪种肥胖,或者担心去医院检查麻烦。咱们一起交流,帮你弄清楚这些问题,更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肥胖调理方法,摆脱体重困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