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身边不少人都好奇,计划生育是从哪一年开始的?计划生育是谁提出的?毕竟这个政策曾经影响了很多家庭,直到现在还有人会时不时提起相关话题。今天就用大家都能听懂的话,好好聊聊计划生育的那些事儿,帮大家把这些疑问捋清楚。
首先来说说计划生育是从哪一年开始的。其实早在上世纪 50 年代,我国就已经开始关注人口问题,也有过一些控制人口增长的想法和初步尝试,但真正作为一项全国性的基本国策推行,是在 1982 年。
这一年,计划生育被正式写入宪法,明确提出 “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从那之后,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理念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很多家庭也开始响应政策,选择生育较少的子女。不过要说明的是,计划生育政策在不同时期也有过调整,比如后来放开 “单独二孩”“全面二孩”,再到现在的三孩政策,都是根据国家人口形势和社会发展需求做出的变化,目的始终是让人口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再讲讲计划生育是谁提出的。提到计划生育,很多人会想到邓小平同志,其实计划生育政策的提出和完善,是党和国家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实际,集中集体智慧做出的决策,并非某一个人单独提出。
早在 1957 年,马寅初先生就发表了《新人口论》,提出要控制人口增长,为后来计划生育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到了 70 年代,邓小平同志在领导国家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人口问题,多次强调控制人口增长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推动了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明确和落实。
之后,经过多方面的调研和讨论,计划生育逐渐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并最终成为基本国策,可以说,这项政策是党和国家顺应时代发展、倾听群众需求、汇聚集体智慧的结果。
了解了计划生育是从哪一年开始的,以及计划生育是谁提出的这些基本问题后,咱们再来看看大家平时最关心的几个相关话题,整理成了问答形式,方便大家快速了解。
问:既然现在提倡三孩政策,那之前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不是就完全取消了?
并不是完全取消,而是根据人口形势调整优化。之前的计划生育政策在特定历史时期,有效缓解了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压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现在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生育率下降等情况出现,国家才逐步调整为三孩政策,同时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措施,比如育儿补贴、教育减负、住房优惠等,目的是让更多家庭愿意生、养得起、教得好。但计划生育的核心理念 —— 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并没有改变,只是政策内容更符合当下的国情和群众需求。
问:之前响应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现在能享受哪些优惠待遇?
国家一直很重视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保障,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比如农村地区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双女户家庭,在养老保险、医疗报销上会有额外补贴;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后,很多地方会发放一次性奖励或者提高养老金比例;还有一些地方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子女教育、就业等方面也会提供优先支持。具体的待遇会因地区不同有所差异,大家可以去当地的街道办、村委会或者卫健部门咨询,了解自己能享受的具体政策。
问:现在生三孩,需要像之前那样办理计划生育相关证明吗?
现在办理流程比以前简化了很多。之前生育需要办理准生证,现在生三孩已经不需要再办准生证了,只需要在生育后到当地卫健部门进行生育登记即可。生育登记主要是为了方便家庭享受后续的育儿服务,比如儿童疫苗接种、产假申请、医保报销等,流程简单,线上线下都能办理,不会给家庭带来额外负担。
关于计划生育的历史和相关政策,大家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吗?比如你身边有没有响应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他们现在的生活怎么样?或者对现在的三孩政策有什么疑问,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交流讨论,也可以分享自己知道的相关故事和信息,帮助更多人了解这些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