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女性朋友都有过这样的困惑:每次来月经时间都不太固定,不知道自己的月经周期正不正常,也不清楚怎么算周期、周期里又藏着哪些身体变化。其实搞懂月经周期怎么算、月经周期分为哪几期,不仅能帮你判断月经是否规律,还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今天就用大白话给大家讲明白。
先说说最基础的 ——月经周期怎么算。很多人以为是从月经结束的那天开始算,其实错啦!正确的计算方法是从 “月经第一天” 开始,到 “下次月经第一天” 结束,这中间的天数就是一个完整的月经周期。比如这个月月经是 1 号来的,下次月经是 29 号来的,那周期就是 28 天;如果下次是 30 号来,周期就是 29 天。
正常的月经周期一般在 21-35 天之间,不是所有人都得是 28 天,只要每次周期相差不超过 7 天,比如这次 28 天、下次 32 天、再下次 29 天,都算规律。但如果这次 25 天、下次 40 天,或者经常相差超过 10 天,那可能就是周期不规律,得多留意身体变化了。
还有一点要注意,月经刚来的第一天,哪怕只有一点点褐色分泌物,也算是 “月经第一天”,不能等血量多了再算,不然很容易算错周期。可以在手机上记个小本本,每次来月经就记下来,坚持两三个月,就能清楚知道自己的周期规律了。
搞懂了怎么算周期,再来说说月经周期分为哪几期。整个周期就像身体的 “生物钟”,会分阶段发生变化,主要能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身体的状态都不一样。
第一个阶段是月经期,也就是我们来月经的那几天,一般持续 3-7 天。这时候子宫内膜会随着经血排出体外,身体抵抗力会稍微弱一点,可能会有小腹坠胀、腰酸的感觉,有的女生还会有点情绪波动。这时候要注意保暖,别吃生冷的食物,多休息,勤换卫生巾,保持私处清洁。
第二个阶段是卵泡期,从月经结束后开始,一直到排卵期前,大概持续 10-14 天(具体天数因人而异,和周期长短有关)。这时候卵巢会开始培育卵泡,让卵泡慢慢长大,同时体内雌激素水平会逐渐升高,子宫内膜也会慢慢修复、增厚,为之后的受孕做准备。这个阶段身体状态会越来越好,精力也比较充沛,皮肤状态也可能变好,适合安排运动、好好工作生活。
第三个阶段是黄体期,从排卵期结束后开始,一直到下次月经来之前,大概持续 12-14 天(这个阶段的天数相对固定,很少有大的波动)。排卵期排出卵子后,卵巢会形成 “黄体”,黄体能分泌孕激素,让增厚的子宫内膜保持稳定,等待受精卵着床;如果没有怀孕,黄体就会慢慢萎缩,孕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失去支撑,就会脱落形成下次月经,黄体期也就结束了。有的女生在黄体期后半段,可能会因为激素变化出现乳房胀痛、情绪烦躁、轻微水肿的情况,这就是常说的 “经前综合征”,一般月经来之后就会缓解。
简单总结一下:月经周期从月经第一天开始算,正常 21-35 天;整个周期分为月经期、卵泡期、黄体期,每个阶段身体都有不同的变化,了解这些变化,就能更懂自己的身体啦。
常见问题解答
问:每次月经周期都差个两三天,算不算不规律呀?
答:不算哦。只要每次周期相差不超过 7 天,比如这次 28 天、下次 30 天、再下次 29 天,都属于规律的月经周期。不用追求每次都精准到同一天,身体会受情绪、作息、饮食的轻微影响,差两三天很正常,不用太担心。
问:月经周期太短(比如 20 天)或太长(比如 38 天),需要去检查吗?
答:可以先观察几个月。如果只是偶尔一次短或长,可能是最近压力大、熬夜、换环境导致的,调整生活习惯后可能就恢复了;但如果连续 3 个月以上周期都小于 21 天或大于 35 天,或者伴有月经量过多 / 过少、痛经严重的情况,建议去医院做个妇科检查,看看是不是内分泌或卵巢的问题。
问:记不住月经时间,有没有简单的方法算周期呀?
答:可以用 “手机备忘录” 或专门的 “经期记录 APP”,每次来月经当天记下来,下次来的时候直接算间隔天数;如果不想用手机,也可以在日历上画个小标记,比如用红圈标出月经第一天,下次红圈和上次红圈之间的天数就是周期。坚持记录 2-3 个月,就能轻松掌握自己的周期规律了。
大家看完这些,应该对月经周期怎么算、分为哪几期有清晰的认识了吧?其实月经周期就像身体的 “健康信号”,规律的周期大多说明身体状态不错。如果你们还有其他疑问,比如 “周期里什么时候容易怀孕”“经期能不能运动”,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交流经验,互相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