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厕所时发现大便带血,本来就够让人慌的了,要是还不疼,反而更让人心里没底 —— 不疼的出血是不是比疼的更严重?到底是啥病的征兆?其实很多人都遇到过无痛便血的情况,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家说清楚,帮你搞懂背后可能的原因,也知道该怎么应对。
先说说最常见的情况:内痔。很多人以为痔疮都会疼,其实内痔长在肛门里面比较靠上的位置,这里神经少,所以出血的时候大多不疼。内痔引起的出血,颜色一般是鲜红色的,要么是排便时滴在大便表面,要么是擦屁股时纸上带血,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像小喷泉一样喷血,但就算出血量多,也很少有疼痛感。
为啥会得内痔?大多跟平时的习惯有关,比如经常久坐不动,上班一坐就是大半天;或者老便秘,排便时用力太猛;还有的人喜欢吃辣的、喝酒,这些都会刺激内痔充血,容易导致出血。一般轻度内痔,只要调整习惯,比如少久坐、多吃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出血情况就会减少;但要是经常出血,甚至每次排便都出血,就得去看医生,不然时间长了可能会贫血。
再说说另一种可能:直肠息肉。直肠息肉就是长在直肠黏膜上的小疙瘩,大多是良性的,但有些息肉会因为排便时被大便摩擦,导致表面破损出血,这种出血也通常不疼,血的颜色也是鲜红色或暗红色,有时候会跟大便混在一起,有时候会附着在大便表面。
直肠息肉大多没什么明显症状,很多人都是因为便血去检查才发现的。虽然大部分息肉是良性的,但也有少数可能会发生变化,所以要是发现无痛便血,尤其是持续好几次都有,最好去做个肠镜检查,看看是不是有息肉,要是有就及时处理,别拖着。
还有一种需要警惕的情况:结直肠癌。虽然结直肠癌引起的便血不一定都不疼,但很多早期患者就是以无痛便血为主要症状,而且血的颜色通常不是鲜红色,而是暗红色,有时候会跟大便混在一起,看起来像果酱色,还可能伴有黏液。
不过大家也不用一看到无痛便血就往癌症上想,结直肠癌除了便血,通常还会有其他症状,比如大便习惯突然改变,以前每天一次,现在变成好几天一次或者一天好几次;大便形状变细,像铅笔一样;还有肚子胀、腹痛、体重不明原因下降等。但要是便血颜色偏暗,还伴有这些症状,一定要尽快去医院检查,早发现早处理才放心。
另外,还有些少见的原因也会导致无痛便血,比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这些病除了便血,还会有腹泻、腹痛、黏液便等症状;还有些人是因为吃了太多辛辣刺激的食物,或者服用了某些药物,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出血,但这种情况大多是暂时的,调整饮食或停药后就会好转。
这里要提醒大家:不管是哪种原因引起的无痛便血,都别自己判断、硬扛。很多人觉得不疼就没事,或者不好意思去看医生,结果耽误了最佳处理时间。尤其是持续好几次都有便血的情况,一定要去肛肠科或消化科做个检查,比如肛门指检、肠镜等,搞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才能针对性处理。
平时预防无痛便血也很简单: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芹菜、菠菜、燕麦、苹果,让大便保持柔软,别干硬;多喝水,每天至少喝 1500 毫升,促进肠道蠕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别憋着,排便时也别蹲太久、太用力;少久坐,每天抽时间运动半小时,比如快走、慢跑,这些都能减少肠道出问题的几率。
常见问题解答
问:大便出血不疼,颜色是鲜红色,是不是肯定是内痔?
答:大概率是内痔,但也不能完全确定。除了内痔,直肠息肉、早期肛裂(有些肛裂刚开始可能不怎么疼)也可能导致鲜红色无痛便血。所以要是第一次出现,或者出血次数多,最好还是去医院让医生检查一下,比如做个肛门指检,就能初步判断是不是内痔,避免漏了其他问题。
问:大便出血不疼,要是不管它,会不会自己好?
答:得看情况。如果是偶尔一次,比如吃了太多辣的、便秘导致内痔轻微出血,调整饮食和习惯后可能会自己好。但要是经常出血,比如连续一周都有,或者出血量越来越多,就算不疼也不能不管 —— 长期出血会导致贫血,出现头晕、乏力、脸色苍白等症状,而且背后的原因(比如息肉、炎症)也可能加重,所以还是及时检查处理更稳妥。
问:去医院看大便出血不疼,需要做肠镜吗?会不会很疼?
答:不一定都要做肠镜,得看医生的判断。如果医生通过肛门指检和肛门镜检查,确定是内痔,而且症状不严重,可能就不用做肠镜;但要是怀疑有直肠息肉、肠道炎症或其他问题,就需要做肠镜进一步检查。现在很多医院都有无痛肠镜,检查时会打麻药,你基本没什么感觉,不用太害怕,而且肠镜能更清楚地看到肠道情况,有助于明确病因。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大便出血不疼的情况?当时是怎么处理的?有没有去医院检查,结果是什么?或者还有其他疑问,比如做检查前需要注意什么、内痔出血该用什么药,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交流经验,互相提醒,别因为不疼就忽视了身体发出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