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刚生完宝宝的妈妈来说,产后看着阴道流血,心里总忍不住犯嘀咕:到底流多少算正常?会不会一不小心就成了大出血?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家说清楚 “产后出血多少算大出血?产后出血量多少正常?” 这两个关键问题,帮妈妈们心里有个底,不用再瞎担心。

首先咱们得搞明白,产后出血量多少正常?其实生完宝宝后,妈妈们都会有阴道出血,这叫 “产后恶露”,跟出血不是一回事,但很多妈妈会把两者弄混。正常情况下,产后 24 小时内,顺产妈妈的出血量一般在 500 毫升以内,剖腹产妈妈会多一点,但也不会超过 1000 毫升。
可能大家对 “毫升” 没概念,给大家举个常见的例子:平时喝的小瓶矿泉水,一瓶大概是 350 毫升到 550 毫升。顺产妈妈产后 24 小时内的出血量,差不多就是一瓶小矿泉水的量,或者比这还少;剖腹产妈妈的出血量,最多也不会超过两瓶小矿泉水的量。要是超过这个范围,就得警惕了。
而且产后出血不是只看 24 小时,之后的恶露量也有讲究。产后头 3 天,恶露量会多一些,大概每天能湿透 1-2 片产后专用卫生巾,颜色是鲜红色;到了产后 4-10 天,恶露量会慢慢减少,颜色变成淡红色;再往后,恶露会变成淡黄色或白色,量也越来越少,直到产后 4-6 周完全干净。要是在这个过程中,恶露量突然变多,或者一直很多,都得及时去看医生。
接下来重点说,产后出血多少算大出血?其实在医学上,产后大出血是有明确标准的。顺产的妈妈,要是产后 24 小时内出血量超过 500 毫升,就算大出血了;剖腹产的妈妈,因为手术过程中会有一些额外出血,所以标准会高一点,产后 24 小时内出血量超过 1000 毫升,就属于大出血。
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产后大出血大多发生在产后 24 小时内,所以这 24 小时里一定要多注意自己的出血量。但也有少数情况,在产后 24 小时到 6 周内会出现晚期产后大出血,这种情况虽然少见,但也不能忽视。不管是哪种情况,只要发现出血量超过正常范围,都要第一时间告诉医护人员,千万别拖着。
很多妈妈可能会问,自己在家怎么判断出血量呢?其实不用那么精确地去量,用日常的东西就能大概判断。比如产后专用卫生巾,要是 1-2 小时就完全湿透一片,而且还伴有血块,那出血量就可能偏多了;要是半天甚至一天才换一片,而且血量越来越少,一般就没问题。另外,要是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手脚冰凉的情况,哪怕看着出血量不算特别多,也可能是大出血的早期信号,一定要及时就医。
下面跟大家解答几个大家常问的问题。
产后恶露和产后出血怎么区分呀?其实产后恶露是产后正常的生理现象,会持续 4-6 周,量是慢慢减少的,颜色也会从鲜红变成淡红再到白色;而产后出血主要是产后 24 小时内的大量出血,量突然增多,颜色一直是鲜红色,还可能伴有血块和头晕、心慌等不适。简单说,恶露是 “慢慢少”,出血是 “突然多”,很好区分。
产后出血会不会有后遗症呀?只要发现得早、治疗及时,大多数妈妈都不会留下后遗症。医生会根据出血的原因来治疗,比如子宫收缩不好就用促进收缩的药,有伤口就缝合,一般很快就能恢复。但要是耽误了治疗,可能会导致贫血、感染,严重的还会影响子宫功能,所以关键还是 “早发现、早处理”。
孕期怎么做能减少产后出血的风险呢?孕期控制好体重很重要,别让胎儿长得太大,不然会增加子宫负担,影响产后收缩;定期产检也不能少,能及时发现胎盘位置不对、子宫肌瘤这些可能导致出血的问题;生产的时候跟着医生的指导来,别盲目用力,减少软产道损伤;产后尽早让宝宝吸奶,宝宝的吸吮能刺激子宫收缩,帮助减少出血。
各位妈妈,你们产后有没有纠结过出血量的问题?或者在判断恶露和出血的时候遇到过困惑?要是还有关于产后出血、恶露的疑问,比如产后多久恶露干净算正常,或者在家怎么护理能减少出血风险,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交流,帮更多妈妈平安度过产后恢复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