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刚生完宝宝的妈妈,可能会遇到一个难开口的问题:感觉下体有东西 “掉出来”,或者平时有下坠感、漏尿,去检查才知道是产后阴道壁脱垂。其实这不是少见的情况,主要是怀孕和生产时,盆底肌被过度拉伸,支撑力变弱导致的。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聊聊,产后阴道壁脱垂怎么恢复正常,用简单好操作的方法,帮妈妈们慢慢找回身体状态。

首先得说清楚,产后阴道壁脱垂不是 “绝症”,大部分轻度、中度的脱垂,通过科学护理和锻炼都能慢慢恢复,不用太焦虑。但恢复不能等,最好从产后 42 天复查后就开始,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最基础也最关键的恢复方法,就是练盆底肌,也就是大家常说的 “凯格尔运动”。很多妈妈以为凯格尔运动就是 “夹屁股”,其实动作不对反而没效果,甚至会伤身体。正确的做法是:先找到盆底肌的位置 —— 平时憋尿时,能感觉到收缩的肌肉就是盆底肌;或者上厕所时,试着中断排尿,发力的肌肉也能帮你找到感觉。
找到位置后,就可以开始练了:平躺、坐着或站着都能练,先用力收缩盆底肌,就像忍住不上厕所一样,保持 3-5 秒,然后慢慢放松 5 秒,这样算一组。刚开始可以从每次做 10 组开始,每天做 3 次;适应后再慢慢增加,比如每次做 15-20 组,坚持 2-3 个月,就能明显感觉到盆底肌变有力,脱垂的下坠感会减轻很多。
这里要提醒一句,练凯格尔运动时别憋气,正常呼吸就行;也别用肚子、大腿或臀部的肌肉发力,不然练错地方,不仅没用,还可能腰酸腿疼。要是自己找不准发力位置,也可以在产后复查时让医生指导,或者用盆底肌康复仪辅助,跟着仪器的提示练,更精准。
除了凯格尔运动,日常的生活习惯调整也很重要,能帮着减轻盆底肌的负担,让恢复更顺利。比如别久站、久坐,产后很多妈妈要抱宝宝,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会让盆腔压力变大,加重脱垂;可以每隔半小时就换个姿势,比如站累了坐会儿,坐累了慢慢走几步。
还有别搬重物,像装满水的水桶、重的行李箱,甚至是抱超过 10 斤的宝宝时,都要注意发力方式,别直接弯腰用劲,最好先蹲下,让宝宝靠近身体,再慢慢站起来,减少对盆底肌的牵拉。另外,产后要预防便秘,便秘时用力排便会让盆腔压力骤增,特别伤盆底肌;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要是便秘严重,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温和的通便药,别硬撑。
如果脱垂情况稍重点,比如下坠感明显,或者偶尔有漏尿,光靠运动和习惯调整可能不够,这时候可以试试 “阴道哑铃”。阴道哑铃是专门用来锻炼盆底肌的工具,有不同重量的型号,从最轻的开始,把它放入阴道后,通过收缩盆底肌来保持哑铃不滑落,能更针对性地加强盆底肌力量。不过用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看自己的情况适合不适合,以及怎么正确使用,避免感染或损伤。
要是脱垂情况比较严重,比如阴道壁突出明显,影响正常生活,或者通过锻炼、护理没改善,也别慌,及时去看妇科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推荐物理治疗(比如电刺激治疗,通过温和的电流刺激盆底肌收缩,帮助恢复),甚至在必要时进行手术修复,让阴道壁回到正常位置。
下面跟大家解答几个关于产后阴道壁脱垂常问的问题。
产后多久做盆底肌检查合适?一般建议产后 42 天去医院做复查时,顺便做盆底肌评估。这时候身体基本恢复到一定程度,能更准确地判断盆底肌的肌力和脱垂情况,医生也能根据结果给出针对性的恢复建议,早检查早干预,恢复效果更好。
阴道壁脱垂会影响性生活吗?轻度脱垂一般不会影响性生活,但如果脱垂比较严重,可能会在性生活时出现不适、疼痛,或者让妈妈们产生心理压力,进而影响性生活质量。不过只要及时恢复,等盆底肌力量变强、脱垂改善后,性生活大多能恢复正常,不用太担心。
产后阴道壁脱垂能完全恢复吗?大部分妈妈只要坚持正确的锻炼和护理,轻度、中度脱垂都能完全恢复;就算是比较严重的脱垂,通过规范治疗(比如物理治疗、手术),也能明显改善,基本不影响正常生活。关键是别拖延,也别盲目尝试偏方,科学恢复才是最靠谱的。
各位妈妈,你们产后有没有遇到过阴道壁脱垂的情况?或者在练凯格尔运动时,有没有找不到发力位置、坚持不下去的困扰?要是还有关于产后盆底肌恢复的疑问,比如阴道哑铃怎么选、日常还有哪些动作能帮着恢复,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交流经验,互相鼓励,帮更多妈妈顺利度过产后恢复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