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生完宝宝的妈妈们,除了照顾新生儿,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身体恢复 —— 哪些修复项目必须做?产后复查该挂什么科?其实产后修复找对重点、复查挂对科室,才能让身体更顺利地回到孕前状态,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家说清楚这些事儿,帮宝妈们少走弯路。

先聊聊产后修复必做的项目有哪些。很多妈妈以为产后修复就是 “瘦肚子”,其实不止于此,重点要围绕盆底肌、腹直肌、骨盆这几个核心部位,还有全身的基础调理,这些做好了,才能避免后续出现漏尿、腰酸、肚子松垮等问题。
第一个必做项目是盆底肌修复。就像之前提到的产后阴道壁脱垂,大多是盆底肌松弛导致的,就算没出现脱垂,产后盆底肌也会因为怀孕和生产被拉伸,容易出现漏尿(比如咳嗽、打喷嚏时漏尿)、性生活不适等情况。修复不用一开始就用复杂仪器,先从凯格尔运动练起,产后 42 天开始,每天坚持 3 组,每组 10-15 次,就能帮盆底肌慢慢恢复力量;如果复查时医生说盆底肌肌力差,也可以配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通过温和的电流刺激肌肉收缩,效果更明显。
第二个必做项目是腹直肌修复。怀孕时子宫变大,会把腹部的腹直肌撑开,很多妈妈产后会发现肚子松垮,摸起来中间有个 “缝隙”,这就是腹直肌分离。轻度分离(缝隙 2 指以内)可以自己在家练腹式呼吸和核心训练,比如平躺时慢慢吸气让肚子鼓起,再慢慢呼气让肚子收紧,每天做 3 组,每组 10 分钟;如果分离超过 2 指,别自己盲目做卷腹、平板支撑,容易加重分离,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做专业修复,比如手法按摩或仪器辅助,帮腹直肌慢慢靠拢。
第三个必做项目是骨盆修复。怀孕时激素变化会让骨盆变宽,生产时骨盆也会被撑开,产后可能出现胯变宽、腰酸、走路不稳等情况。轻度的骨盆松弛可以通过靠墙站立(后脑勺、肩膀、臀部、膝盖、脚跟贴墙,每天站 10-15 分钟)、臀桥运动(平躺屈膝,抬起臀部再放下,每组 15 次)来改善;如果骨盆倾斜、变宽明显,也可以去专业机构做骨盆矫正,但一定要选正规的,别轻信夸大宣传。
除了这三个重点项目,全身调理也不能少。产后气血虚,容易头晕、乏力,平时要多吃蛋白质(鸡蛋、瘦肉、鱼虾)和补铁的食物(菠菜、动物肝脏),保证充足睡眠,别熬夜;要是产后情绪低落、容易哭,也别忽视,多和家人沟通,必要时找心理医生聊聊,心理健康和身体恢复一样重要。
再说说产后复查应该挂什么科。很多妈妈不知道该挂哪个科,其实不同医院科室设置不同,主要分两种情况:如果是在综合医院生的宝宝,直接挂 “妇科” 就行,有些医院会专门设 “产后康复科”,挂这个科更针对性,医生会重点检查盆底肌、腹直肌、子宫恢复情况;如果是在妇幼保健院生的,直接挂 “产后保健科”,这里的医生更擅长产后护理,能全面评估身体恢复状态,还能给喂养、育儿方面的建议。
复查时别只挂一个科,要是孕期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者产后有乳房胀痛、堵奶的情况,还可以额外挂 “内科”(查血压、血糖)或 “乳腺科”(查乳房健康);带宝宝一起去的话,也能顺便挂 “儿科”,给宝宝做个基础检查,省得再跑一趟。
下面跟大家解答几个产后修复和复查常问的问题。
产后修复什么时候开始最合适?一般建议产后 42 天复查后开始,这时候子宫基本恢复到孕前大小,恶露也差不多干净了,不会因为修复影响身体恢复;但凯格尔运动可以在产后一周就开始练(顺产妈妈如果有侧切,等伤口愈合后再练),早期练对盆底肌恢复更有利。
产后复查需要空腹吗?大部分检查不用空腹,复查主要做妇科检查(查子宫、阴道恢复)、盆底肌评估、腹直肌检查,这些都不用空腹;但如果要查血糖、血脂(比如孕期有糖尿病),就需要空腹,建议去之前先给医院打个电话确认,省得白跑一趟。
自己在家做产后修复,怎么判断有没有效果?可以通过小细节观察:比如漏尿次数减少,说明盆底肌在恢复;肚子慢慢变紧致,摸起来腹直肌缝隙变小,说明腹直肌修复有效果;走路时腰酸减轻、胯部感觉更稳,说明骨盆在改善。如果练了 1-2 个月没明显变化,最好去医院让医生评估,调整修复方案。
各位宝妈,你们产后有没有做过修复项目?或者在选修复机构、挂号时遇到过难题?要是还有关于产后修复的疑问,比如骨盆修复有没有必要做、复查时要带什么资料,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交流经验,互相分享好用的修复方法,帮更多妈妈顺利度过产后恢复期,找回最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