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焦虑:别人家孩子 1 岁多就能说简单的词,自家孩子都 2 岁了还只会 “啊啊” 叫;或者有的孩子明明能听懂大人说话,却就是不愿意开口,甚至到了 3 岁表达还不连贯。其实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先别慌,弄清楚小孩子说话迟是啥原因引起的,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帮孩子改善。

首先,生理发育差异是很常见的原因。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都不一样,有的孩子在语言发育上就是会慢一点,这就像有的孩子走路早、有的孩子走路晚一样,属于正常的个体差异。一般来说,只要孩子在 2 岁左右能发出一些简单的音节,比如 “爸爸”“妈妈”,能听懂大人的基本指令,比如 “把球拿过来”,即使说话不如其他孩子流利,也不用太担心,随着年龄增长,大部分孩子都能慢慢追上。
然后,语言环境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如果家里人平时和孩子说话少,或者家里语言环境太复杂,比如有人说普通话、有人说方言、还有人说外语,孩子接收的语言信息太乱,就容易不知道该学哪种,进而出现说话迟的情况。比如有的家长平时总忙着看手机,很少主动和孩子互动聊天,孩子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自然就没办法很好地输出,慢慢就会比经常和大人交流的孩子说话晚。
还有,听力问题也可能导致孩子说话迟。毕竟孩子要先能听清别人说话,才能模仿着学说话。如果孩子存在听力障碍,哪怕是轻微的,也会影响他对语言的感知,进而影响语言发育。比如有的孩子对声音不敏感,大人叫他名字经常没反应,或者看电视时总把声音开得很大,这时家长就要留意,及时带孩子去检查听力,排除听力问题带来的影响。
另外,一些疾病因素也可能造成孩子说话迟,比如自闭症、智力发育迟缓等。这类情况除了说话迟,通常还会伴随其他症状,比如自闭症孩子可能不愿意和人对视、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玩;智力发育迟缓的孩子可能在动手能力、理解能力上也比同龄孩子差。如果发现孩子除了说话迟,还有这些异常表现,一定要尽早带孩子去医院做专业评估,早干预早改善。
其实,大部分孩子说话迟都是正常的生理差异或语言环境导致的,家长只要用对方法,就能帮助孩子提升语言能力。比如平时多和孩子聊天,不管是吃饭还是陪他玩玩具,都可以跟他说身边的事情,比如 “我们现在要吃苹果啦,苹果红红的、甜甜的”;多给孩子读绘本、讲故事,让他接触更多的词汇;鼓励孩子表达,即使他只是用手势或者单个字回应,也要及时给予肯定,慢慢引导他说更多的话。
问:孩子都 2 岁了还只会说 “爸爸”“妈妈”,其他啥都不会说,这正常吗?
答:2 岁孩子只会说简单的叠词,比如 “爸爸”“妈妈”,如果能听懂大人的基本指令,比如 “把玩具放进盒子里”,平时也愿意和大人互动,那大概率是正常的,属于语言发育中的个体差异。家长可以多和孩子做语言互动,比如指着家里的物品教他说名字,“这是桌子,我们吃饭用的桌子”,多给孩子语言输入,慢慢引导他说更多的词。但如果孩子不仅不会说其他话,还听不懂大人指令,也不愿意和人互动,建议及时带孩子去咨询医生。
问:家里老人总说 “孩子说话迟是‘贵人语迟’,不用管”,这种说法靠谱吗?
答:“贵人语迟” 只是民间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不能作为判断孩子说话迟是否正常的标准。如果孩子只是说话晚,但理解能力、互动能力都没问题,确实不用过度焦虑,但也不能完全不管,还是要多给孩子创造语言环境,帮他提升语言能力。可如果孩子说话迟还伴随其他异常表现,比如听力不敏感、不与人对视,这时再相信 “贵人语迟” 而不干预,可能会耽误孩子的最佳改善时机,所以还是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判断,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问:孩子说话迟,要不要送他去语言培训班?
答:要不要送培训班,得先弄清楚孩子说话迟的原因。如果只是正常的个体差异,或者是语言环境不足导致的,家长通过多和孩子互动、多给孩子语言输入,就能帮助孩子改善,不一定需要送培训班。但如果是因为听力问题、自闭症等疾病因素导致的说话迟,或者家长尝试了很多方法,孩子的语言能力还是没有明显进步,这时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专业的语言培训机构,让孩子接受针对性的训练,这样效果会更好。
你家孩子有没有出现过说话比同龄孩子晚的情况呢?你平时是怎么帮孩子锻炼语言能力的?或者你还有其他关于孩子说话迟的疑问,都可以在评论区分享,咱们一起交流经验,帮孩子更好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