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准妈妈在了解分娩方式时,会刷到 “水下分娩” 的说法,心里难免好奇:水下分娩是什么意思?还有人会疑惑,这种听起来有点特别的分娩方式,水下分娩是真的吗?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家唠透,帮你搞清楚水下分娩到底是怎么回事。

先说说水下分娩是什么意思。简单讲,水下分娩就是产妇在专门的分娩池里,泡在温度适宜的水中完成分娩的过程 —— 从宫缩发动、宫口打开,一直到宝宝顺利出生,都在水里进行(不过宝宝出生后会立刻被抱出水面)。
这种分娩方式的核心是利用水的特性帮产妇减轻痛苦。温水能让产妇的肌肉放松,尤其是盆底肌和会阴部的肌肉,这样能减少宫缩时的疼痛感,让产妇更容易忍受;而且水的浮力能支撑产妇的身体,产妇可以在分娩池里自由调整姿势(比如坐着、跪着、趴着),找到最舒服的发力角度,不用像传统分娩那样一直躺着,发力更顺畅,也能减少分娩时对盆底肌的损伤,降低撕裂的概率。
再解答大家最关心的:水下分娩是真的吗?当然是真的!它不是影视剧里的虚构情节,而是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实践的分娩方式,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就有了第一例水下分娩记录,现在很多国家的医院和私立分娩中心都能提供水下分娩服务,国内也有不少正规医疗机构开展了这项业务,每年都有很多产妇通过水下分娩顺利生下宝宝。
不过要注意,水下分娩不是 “想选就能选”,有严格的适用条件。首先,产妇的身体状况得达标:怀孕过程要顺利,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并发症;胎位得正(比如头位),不能是横位、臀位;胎儿体重也有要求,一般建议在 2.5-3.5 公斤之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而且得是足月分娩(怀孕 37 周以上),不能是早产或过期妊娠。
另外,分娩过程中也需要专业团队全程监护,包括产科医生、助产士、新生儿科医生,还要有专门的设备监测产妇的心率、血压,以及胎儿的胎心。一旦出现异常情况,比如胎儿胎心不稳、产妇出血过多,会立刻把产妇从分娩池转移到产床,改用传统分娩方式,确保母婴安全。
下面跟大家聊聊关于水下分娩最常被问到的问题。
水下分娩对宝宝有影响吗?会不会让宝宝呛水?其实不会。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就是在羊水里呼吸的,出生前肺部还没开始工作,依赖脐带供氧。水下分娩时,宝宝出生后会先接触水,身体会保持在 “羊水环境” 的状态,不会立刻呼吸,医护人员会在 10-20 秒内把宝宝抱出水面,轻轻擦拭口鼻,宝宝接触空气后才会开始正常呼吸,所以不用担心呛水。而且有研究表明,水下分娩的宝宝出生后适应外界环境的速度更快,哭闹也更少。
水下分娩的费用比传统分娩贵多少?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收费不一样。一般来说,私立医院或高端分娩中心的水下分娩费用会高一些,包含分娩池使用、专业助产士服务、产后护理等,大概比传统顺产贵 5000-10000 元;公立医院的费用相对低一点,有些公立医院的水下分娩只是在传统分娩基础上加收几百元的分娩池使用费,具体可以咨询当地医院的产科。
有过剖腹产经历的产妇,能选择水下分娩吗?一般不建议。有剖腹产史的产妇,子宫上有疤痕,水下分娩时子宫收缩的力度较大,疤痕处有破裂的风险;而且一旦出现子宫破裂等紧急情况,需要立刻进行剖腹产手术,从分娩池转移到手术室会耽误时间,增加风险。所以大多数医院都会建议有剖腹产史的产妇选择传统分娩方式,更安全。
各位准妈妈,你们在了解分娩方式时,有没有考虑过水下分娩呢?是觉得水下分娩能减轻痛苦,还是担心安全性?如果还有关于水下分娩的疑问,比如怎么选择能提供水下分娩的医院、水下分娩前需要做哪些准备,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交流,帮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分娩方式!

